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

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。哀哀父母,生我劳瘁。

瓶之罄矣,维罍之耻。鲜民之生,不如死之久矣。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。

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抚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。昊天罔极!

南山烈烈,飘风发发。民莫不穀,我独何害!南山律律,飘风弗弗。民莫不穀,我独不卒!

【注释】

蓼蓼〔lù lù〕者莪〔é〕:蓼蓼,形容植物高大。莪,即莪蒿,又称萝蒿、廪蒿等,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像针,生水边。

劬〔qú〕劳:劳累,劳苦。

蔚:冷蒿,又名白蒿、刚蒿等,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可入药。

瓶:古代陶制器皿,可汲水,也可盛酒食。

罍〔léi〕: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,可用以盛酒或水。

鲜〔xiǎn〕民:无父母穷独之民。

怙〔hù〕:依仗,凭借。

衔恤:含哀,心怀忧伤。

鞠:养育,抚养。

拊〔fǔ〕我畜〔xù〕我:拊,通“抚”,抚养。畜,养育。

复:反复往来看望。

腹:厚爱,一说怀抱。

罔极:没有穷尽,一说没有准则。

烈烈:高峻貌。一说同“颲颲”,山风大貌。

发发:风吹疾速声。一说同“拨拨”,风声。

谷:吉庆,善美。

律律:高峻貌。

弗弗:风吹迅疾貌。

卒:指终养父母。

【翻译】

莪蒿长得高又大,其实非莪乃青蒿。可哀可悯父与母,生我艰辛又劳苦。莪蒿长得高又大,其实非莪乃冷蒿。可哀可悯父与母,生我辛苦又劳累。汲水瓶器如空尽,则是罍器之耻辱。穷苦无依人生活,不如早早就死去。没有父亲何依仗?没有母亲何凭恃?出去就会心含忧,进来不知到何处。父亲是你生下我,母亲是你养育我。抚养我啊化育我,长养我啊培育我。顾念我啊反复看,出入都是厚爱我。想要报答此恩德,上天苍苍无穷尽。南山危耸而高峻,旋风刮起太迅疾。民众无不享和乐,为何只我遭此害?南山巍峨而险峻,旋风刮起速极快。民众无不享安乐,独我不能终养亲。

【解读】

《蓼莪》一诗,抒发了诗人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无比感念,和不能终养父母以报其恩的痛切之心。《毛诗序》认为此诗主旨为“民人劳苦,孝子不得终养尔”;朱熹《诗集传》云:“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”,皆贴合诗意。

本诗共分六章,一、二、五、六章各四句,三、四章各八句,其中首二章和末二章各自形成复沓结构。首二章以“莪非蒿蔚”起兴,引出对父母“生我劬劳”的哀悯之情。中二章具体回顾父母生养我的艰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,“生”“鞠”“拊”“畜”“长”“育”“顾”“复”“腹”九个动词和九个“我”字,字字含情,如泣如诉,回环往复,正如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所评“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‘我’字”。末二章以“南山”和“飘风”起兴,通过“民”和“我”的对比,抒发不能终养父母的痛心和遗憾。